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智能终端处理器 智能云服务器 软件开发环境

新闻中心

关于PG电子

公司概况 核心优势 核心团队 发展历程

联系PG电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主页 > 产品中心 > 智能终端处理器

智能产业拓展适老化终端产品

发布时间:2024-04-17 17:38浏览次数: 来源于:网络

  家住天津市河西区桃园街道的独居老人翁淑琴在体验智能外呼系统。天津市河西区携手互联网企业搭建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通过智能外呼系统,每天了解所辖范围内独居老人的居家情况。新华社记者 赵子硕摄

  “手机屏幕太小,需要戴老花镜才看得清楚。有的操作太复杂,刚学会转头就忘了。”尽管有用手机上网的意愿,但种种不适让家住湖南郴州、年逾古稀的刘桂云触网并不轻松。

  刘桂云的故事并不是个案。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很大一部分老年群体却没有跟上网络发展的步伐。让刘桂云这样的老人欣慰的是,有关标准已经出台,部分企业也推出了适老化产品。电子行业在服务老年群体中探寻着商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8.70%。我国老年人口规模未来还将持续快速增长。如何让智能终端更有温度,解决“银发族”使用中的困难?如何把握智能终端适老化带给行业的机遇?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企业和专家。

  当前,手机、电视是满足老年人日常通信和娱乐需求最主要的电子产品。据统计,目前我国使用手机的老年人约2.74亿户,其中使用智能手机上网的老年人约1.34亿户。“这意味着全国或有近1.4亿老人使用功能机或使用智能机但不上网,在互联网领域长期处于边缘状态。”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讲师李龙分析说。

  长期以来,这两大类电子产品“适老化”并没有权威的标准。为此,电信终端产业协会、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日前共同发布了《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三项标准,对智能手机和电视的适老化设计做出了详细规定。“标准是现有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改造升级、新兴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设计研发的主要依据,也对智能终端产品市场检测认证具有参考意义。”李龙说。

  手机屏幕的字体多大最适合老年人?应用图标多大方便寻找?在智能手机设计方面,《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和《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围绕屏幕显示、音频控制、屏幕触控交互、语音交互、远程辅助以及应急应用等方面做出多项技术要求。

  遥控器的按键大小、电视机的清晰语音功能以及电视屏幕的色弱补偿等都被纳入“适老化”改造范围。《智能电视适老化设计技术要求》围绕电视机的辅助功能、交互方式以及遥控器制定了详细的生产标准。

  事实上,在三项标准发布前,国务院办公厅在2020年就印发了《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明确要求扩大适老化智能终端产品供给。如今,越来越多的智能终端制造企业加入到这场“适老化”改造行动中。

  创维彩电研究院产品规划部部长江润表示,未来创维会考虑以软件升级的方式让部分创维电视产品具备适老化相关功能,今后会继续研发适老化相关功能。

  OPPO推出了适老化产品,旗下的智能电视K9遥控器页面设计简单,仅保留了常用的换台、调声音、开关机等按键,方便老年人操作。

  华为、小米、OPPO等手机厂商的产品都支持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简易模式,字体、图标等元素被放大,手机桌面上的功能布局简单明了。

  赛迪顾问电子信息产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袁钰认为,除了电视、手机终端外,适老化产业还有更多待拓展的服务场景和领域。一是智能穿戴产品,利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终端实现安全保障、健康监测、预防提醒等功能。二是智能家居产品,适宜老年人生理特征的专用智能空调、操作便捷的智能厨卫产品、符合老年人习惯的智能音箱等发展前景广阔。三是智能医疗产品,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的智能血糖仪、智能呼吸机、智能雾化机等保健医疗产品将迎来快速发展。

  智能终端适老化是民生工程,也是市场商机。数据显示,老年人口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口在“十四五”时期将超过一半,老年人口成为越来越有能力共享数字时代发展成果的人群。业内认为,适老化智能产品服务的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人口老龄化是全球共同趋势,我国智能终端制造行业率先发展好适老化产品服务,下一步可以“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

  “智能终端制造业应有超前布局思维,一方面要重视为适老化改造升级、设计研发配置人力、倾斜资源,加快形成相应的适老化认证体系、推广目录,扩大影响,开拓市场;另一方面要大力支持智慧助老相关行动,以更生动、更灵活的方式在老年人口中普及智能技术。”李龙表示,当前,适老化智能产品服务还是一片“蓝海”,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未来这个领域有很大潜力可挖。

  “进一步挖掘适老化智能终端的潜力,要从自身和外延两个维度入手。”袁钰分析,自身方面,适老化智能终端将创新交互方式,面部识别、语音操控、手势控制等技术将快速发展,各类产品“长辈模式”开发、专用APP制作市场潜力巨大。外延方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迎来新发展机会,通过对不同用户精准画像,拓展新的商业模式。

  除了智能终端制造企业扩大适老化产品供给,相关部门、社会组织、社区也要行动起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司长乔跃山表示,下一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将建立健全智能终端产品适老化标准体系,持续做好智能终端适老化工作。

  广西中医药研究院中药资源团队在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和广西第一次林草种质资源普查中,发现石山油桐、美脉假糙苏、线叶度量草、广西割舌树、洞生香草、广西肺筋草6种高等植物新物种。

  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这一最新调查数据意味着什么?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30%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相比,我国公民科学素质仍有不小差距,未来提升公民科学素质,还有哪些挑战?

  从国家知识产权局获悉,《2023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近日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39.6%,较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连续五年稳步提高。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大自然的底色,良好生态环境是美好生活的基础、人民共同的期盼。

  中国科协16日发布第十三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结果显示,202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4.14%,比2022年的12.93%提高了1.21个百分点,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呈现提速增长趋势。

  施工人员在做桥梁前移施工准备。呼兰河上,桥墩破冰器分外醒目;庆安制梁场的智能化保温棚内,一榀榀桥梁在蒸汽中凝固成型;哈伊高铁全线建成通车后,将不断满足广大群众的出行需求,为加快建设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贡献力量。

  近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树涛、副研究员时连鑫团队研发出新一代针对黏性渗出液,如糖尿病足渗出液的单向导液伤口敷料。该研究为高黏性渗出液引起的伤口愈合困难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医用敷料、渗液管理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作为一种新兴的林业信息化科技创新手段,智慧林业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指导与管理。回顾智慧林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智能化革新已经成为现代林业发展的重要标志。

  习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同时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从内涵及本质要求来看,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在15日举行的2024春季核能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廷克介绍,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共55台,总装机容量5703万千瓦,仅次于美国、法国,位居全球第三;在建及已核准核电机组38台,总装机容量4480万千瓦。

  最近几年,每隔一段时间,在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的张冲就会发一个朋友圈。出于对新发现的严谨,团队决定与突变印记领域资深学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教授Steven G. Rozen联系,进一步扩大合作。

  这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我国深海探测将以“梦想”号为重要平台,构建深海地质地球物理探测和钻探技术装备体系,为人类认识、保护、开发海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创造一个超大深冷“冰箱”,提供20K(开尔文,20K即零下253摄氏度)以下甚至2K(零下271摄氏度)的超低温环境,并保证百瓦级到万瓦级连续稳定工作——大型低温制冷装备凭借这一能力,被称作“超级低温工厂”。

  本工作中,研究团队在前期光热电探测器相关工作的基础上,在具有长波红外吸收能力的柔性聚酰亚胺衬底上构建了碲基热电异质结薄膜,制备出可集成、柔性、可穿戴长波红外光热电探测器。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凭借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多媒体、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大规模人工智能系统等领域的贡献,荣获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

  不只是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海光源、高能同步辐射光源等大科学装置的运转也离不开大型低温制冷装备。

  随着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建成并投入商运,我国高温气冷堆产业链已初步形成,具备产业化推广条件。

  4月13日至14日,第十三届“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奖”颁奖典礼暨2023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年会在苏州举行,展示了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沿。

  4月12日,由该院自主研制的130吨级可重复使用液氧煤油发动机圆满完成两次起动地面点火试验。至此,这台发动机已完成15次重复试验和30次点火起动,累计试验时长突破3900秒,重复试验次数突破我国液体火箭主发动机试验次数纪录,为后续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首飞奠定基础。

下一篇:智能终端论文_学术之家
上一篇:智能终端风口正盛 维权难点不容忽视

咨询我们

输入您的疑问及需求发送邮箱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