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产品中心

智能终端处理器 智能云服务器 软件开发环境

新闻中心

关于PG电子

公司概况 核心优势 核心团队 发展历程

联系PG电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主页 > 新闻中心

CO+GPT 来了!医学专家与AI共话肿瘤心脏病

发布时间:2024-04-20 12:19浏览次数: 来源于:网络

  夏云龙教授介绍,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各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虽然能极大地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脏毒副作用。

  试问,2023年互联网什么产品最火?想必“ChatGPT”一定榜上有名,事实上医学领域也从未停止对人工智能(AI)产品在辅助医疗筛查、诊断、评估、决策中的探索。

  6月4日,“6.5肿瘤心脏病日暨第四届全国肿瘤心脏病宣传周”开幕式在大连拉开帷幕,“肿瘤心脏病AI筛查与评估软件”的启动仪式同期召开。一款基于GPT-4(生成式预训练模型)、专门服务于肿瘤患者心血管风险的“CO+GPT”AI助手来了!

  本次活动由大连心脏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CSC)肿瘤心脏病学组、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中国抗癌协会(CACA)整合肿瘤心脏病学分会(SICO)、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肿瘤心脏病学组、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肿瘤分会肿瘤心脏病学分会主办,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国际肿瘤心脏病学会(ICOS)-中国分会、三度医学协办。

  开幕式上专家云集,韩雅玲院士、张运院士、詹启敏院士、马长生教授作为特邀嘉宾,线上致辞。来自肿瘤、心血管病等领域数十位知名专家就“肿瘤心脏病学—免疫治疗”、“CSCO 肿瘤心脏病学指南”、“肿瘤心脏病热点”、“数智中医”等主题进行名家共议,探讨肿瘤心脏病学的前沿动态及未来趋势,共谋肿瘤患者健康福祉。

  大会开幕当天,“肿瘤心脏病AI筛查与评估软件”正式启动。这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软件呢?吸引了与会专家学者们的关注与好奇。

  本次大会主席、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心血管病院院长,同时也是软件研发的总策划夏云龙教授表示,这是一款着重于肿瘤心脏病筛查与评估的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系统。主创团队期待“CO+GPT”通过现代医学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推进肿瘤心脏病学的临床与科研发展。

  大会主席、大医一院院长、心血管病院院长夏云龙教授主持开幕式并对“肿瘤心脏病AI筛查与评估软件”进行演示

  肿瘤心脏病学作为一个新兴交叉学科,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其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这也是“肿瘤心脏病学AI评估与筛查软件”的研发背景和契机。事实上,早在2021年前后,大医一院就在探索搭建肿瘤心脏病风险的筛查评估平台,由大医一院研发的“心脏毒性评估院内系统”获得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主创团队尝试将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程序(AIGC)技术嵌入肿瘤心脏病人工智能筛查与评估系统,最终经过全面评估,团队采用ChatGPT技术重构系统,推出肿瘤心脏病AI助手‘CO+GPT’。”夏云龙教授表示,目前该软件基于开源框架自主开发,支持未来快速切换到任何一个国内外大语言模型上。

  “这款软件有很多亮点功能,可自动整合患者的医学数据信息,按照医学需求进行基于语义的提取并储存,辅助医生根据国际指南,完善诊疗流程、自动评级,在GPT的参与下共同完成MDT多学科诊疗等。”夏云龙教授介绍。

  目前,CO+GPT主要致力于构建肿瘤心脏病专病数据库+抗肿瘤心脏毒性医学图谱。软件支持医生就日常工作难题进行提问,并给出心脏毒性评估处理意见,同时通过聚类及回归分析,帮助进行科研数据分析。此外,软件汇集指南、文献、医疗等数据后进行深度学习,经训练后生成肿瘤心脏病学知识图谱,这些均能不断提升软件的专业性和答案的精准性。

  “去年,我们搭建了中国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协作组,全国很多中心都加入了进来。下一步我们会依托多中心平台,应用大量临床证据去优化CO+GPT,力求未来实现大规模癌症患者心脏健康随访、收集和管理标准化高质量科研数据,建立适合中国人的临床指南和评估标准,支持多种类科研项目,进行真实世界多中心临床研究,使科研成果更具普遍意义等目标。”夏云龙教授表示。

  “得了肿瘤,却死于心脏”看似有悖日常认知,却真切地发生在许多恶性肿瘤患者的身上。研究显示,近半数肿瘤患者死亡于非肿瘤原因,心血管疾病是其主要死因之一。

  夏云龙教授介绍,恶性肿瘤目前已成为中国高发疾病之一,各类新型的抗肿瘤药物虽然能极大地延长肿瘤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心脏毒副作用。大量轻症患者在肿瘤治疗与保护心脏的两难境地当中进退维谷。

  同时,肿瘤与心血管疾病存在诸多共同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不良生活方式等,随着肿瘤患者预期寿命的延长,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概率也随之增加,如何针对性地制定该人群的治疗方案也成为当下肿瘤治疗的新考验。基于病患和临床医生的实际诉求,应运而生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肿瘤心脏病学。

  我国“肿瘤心脏病学”的出生地,其实就是大连。早在2016年6月5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夏云龙教授和肿瘤科主任刘基巍教授就发起“第一届中国肿瘤心脏病学专家研讨会”。来自全国十余家三甲医院的心血管、肿瘤、血液、放疗、影像学等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大连,为肿瘤心脏病学确立学科定位与命名,并进行诊断、治疗、研究、预防、宣教等各方面的发展规划。

  同年8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结合诊疗技术发展现状及临床工作需求,成立肿瘤心脏病诊疗中心,搭建创新平台,在全国范围内引领肿瘤心脏病学的发展,率先在全国开设首个“肿瘤心脏病学门诊”。

  2019年,大医一院在肿瘤心脏病学的研究得到了心血管及肿瘤两大领域权威学会的高度认可及重视,分别在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以及临床肿瘤学会成立了肿瘤心脏病学专委会,夏云龙教授及刘基巍教授分别为两个专委会的主任委员。

  “不过,目前我国肿瘤心脏病学仍处于萌芽阶段,虽然众多从事肿瘤学科的医生,包括放疗科、血液科以及一些相关外科医生,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在实际工作中,相关的病人仍然欠缺多学科联合的干预和保护。更重要的是,我国存在大量的患者人群,巨大的需求决定了肿瘤心脏病这一交叉学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夏云龙教授谈到。

  多年来,大医一院在全国各级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以其专业性和前瞻性,始终引领着国内肿瘤心脏病学科的发展,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树立了一个响亮的品牌。未来,大医一院将继续通过召开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推广、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式,致力于积极推广传播肿瘤心脏病学知识及防治理念,以期用“星星之火”促进肿瘤心脏病学科在我国的快速发展,最终惠及更多的患者。

  本次“6.5肿瘤心脏病日暨第四届全国肿瘤心脏病宣传周”活动将从6月4日持续至9日。会议将持续“抗癌之路‘心’篇章”主题,邀请肿瘤科、心内科、影像科、放疗科、检验科等医师、药师、科研工作者、院校学者和专业媒体等共同参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学术论坛、科普讲座、义诊咨询、视频宣教、患教活动、图书赠阅、媒体访谈等活动。

  开幕式后的一周时间内,将持续举办国际论坛、药学论坛、科普论坛、冠心病论坛、病例解析等系列活动。其中,国际论坛特邀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等国际专家同时连线,共议全球肿瘤心脏病学发展。

下一篇: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即将开幕
上一篇:人工智能技术有哪些方面

咨询我们

输入您的疑问及需求发送邮箱给我们